当前位置:燃文文学网>其他小说>镇墓兽>第五十八章 京都之秋

第五十八章 京都之秋 (1 / 3)

白鹿原唐朝大墓三千公里之外,隔着黄土高原、华北平原、东海与列岛。

大阪的夏日即将逝去,秦北洋收到京都第三高等学校的录取通知书。兴奋之余,他才感到囊中羞涩。郁文回名古屋读书去了。自己在寺院做工匠赚的钱,远不够支付未来的学费。

于是,他提笔写了封信——

安娜:

见字如晤。大沽口一别,涯远隔,甚想念君!我在日本一切安好,勿念!我已考入高等学校,但属自费生,费用不霏。三年预科,三年大学,待到学成归国,想必北洋政府已翻地覆,届时我们就能手拉着手走在太阳下了!

民国七年八月三十日,北洋

数日后,他收到中国汇来的一千银元,兑换完日币,足够三年的学费与生活费了。

秦北洋面朝祖国方向,为安娜祈祷平安。他没有在信中留下地址,只有银行账号,为了避免欧阳安娜到日本来找他。

开学在即,秦北洋带着九色上路,唐刀伪装成一把长柄伞。海女与木以及欧阳思聪的两个孩子,依然留在大阪的寺院中生活。

坐上京阪线的夜行客车。凌晨五点,抵达京都。彼时既有日式街道,也有西式建筑与工厂,呈现和洋混合风格。蒙蒙亮,路过京都御所,秦北洋想起北京的紫禁城。规模与气势是渊之别,但日本故宫另有一番古朴素雅之气。

秦北洋搬进京都吉田的中国留学生宿舍,开窗就能眺望比叡山,再去第三高等学校报到。

他穿上黑色立领的学生制服,戴上帽檐有白线的制帽,脚蹬木屐,面对镜子,好不适应。

宿舍里的同学们大多出自官宦缙绅之家,拿着政府津贴的官费生。每人自报家门,秦北洋:“我爹是个德语翻译,在津的德意志银行工作,早已去世多年。”他也没谎,还了一串德语单词以证明。

京都第三高等学校,秦北洋要学习日语、物理、化学,还有德语和英语两门外语。

虽自古以来,中国文化深深烙印了日本,但明治维新以降,日本改良过的西洋文明又烙印了中国。北大的教授们,挂在口头的许多新词:革命、艺术、文化、文明、文学、封建、阶级、国家、民主、自由、经济、社会……全是由日本人将相关的西洋词汇翻译成汉字,再被中国留学生掌握反哺回来。中国人不是没译过,严复先生就认为自己的译法比日本人更准确。可惜,最终留在现代汉语的社会人文术语,竟有七成是“日语外来语”。

深秋,岚山的枫叶红了,如大片火焰燃烧在京都西边,秦北洋竟有回到北京西郊骆驼村远眺香山的错觉。他在古老街巷溜达,去清水寺与二条城访古,在金阁寺的池边坐上半,仰望金色的究竟顶而发呆,听僧人幽幽地吹奏已在中国绝迹的唐朝尺八……

这一日,京都大学物理系的山本教授来第三高等学校讲课。这位机械专业的大学者在欧美也有声望,习惯穿和服,自称战国武田家名将山本勘助后代。

上一章目录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