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燃文文学网>其他小说>挽明>第748章 芸芸众生相十

第748章 芸芸众生相十 (1 / 3)

“…过去人们常说:苏湖熟,天下足。但是根据臣的调查,事实上并不是那么一回事。在前朝时期,主要还是两宋期间,江南地区每年成熟的米粮足以供应天下大部分人口的口粮,但是到了本朝,事情就开始有了变化。

从嘉靖朝开始,江南地区输入的米粮就已经开始超出了其所输出的米粮。也就是说,在这过去的百年之中,江南地区的粮食不仅不能供应本地之需,甚至还需要从外地调拨粮食以补充本地之不足。

那么这些粮食从何而来,根据记录显示,数十年前主要是江西所产之粮,而现在则以湖广地区的粮食为主。江南地区之所以会发生这样的变化,主要还是因为人口数量的增长所至。以今日苏州一地的人口计算,早就超过了宋代当地人口的20-30倍,整个江南地区的人口则基本是宋时的10-20倍。

就算是同百年之前相比,江南人口也增长了近一倍。这些人口的增加,消耗掉了江南自产的粮食不算,还需要从外地引进大量的粮食。如果没有从外地运入的大批粮食,基本是风调雨顺的年景,江南地区也还是会发生粮荒的…”

对于笪继良的说法,不少官员是不太相信的,很快就有人忍不住打断他问道:“笪侍郎是不是有些危言耸听了?江南向来都是本朝的财赋之地,这过去用于文武百官发放俸禄的金花银,其中三分之二来自于江南之地。如果江南百姓连自己都养不活,他们如何缴纳的起田赋?”

自从担任了户部粮食局的主官之后,对于大明各地粮食生产进行了深入调查的笪继良,立刻不加思索的回道:“…下官只是说江南地区的粮食产量不足,并没有说江南百姓养不活自己。

根据下官的调查,江南地区乡村百姓的主业已经不再是依靠粮食种植,而是以种植桑、麻、棉花等作物为主,至于城市中的百姓则主要依赖于纺织业过活,其中苏州以丝绸纺织及染『色』最为发达,而上海、松江以棉纺织最为盛行。

…在南方种植一亩土棉,收益大约高出一亩稻田的三成。如果是种植一亩洋棉,收益则是稻田的一倍有余。如果是一亩老桑园,那么收益更是达到了稻田的4倍。

而一亩桑园一季可出生丝8斤,按照平常年景的价格,一斤生丝相当于一石稻米,按照春秋两季算,便是16石稻米的产出,约是八亩上好水田的产量。

这一斤生丝由中人收购再转到商户或织户手中,价格又翻了一到二倍。商户若是转手贩去港口市场,则又翻一到二倍。船商再将之贩到外洋,则依照路途之远近,再翻3-5倍不等。至于生丝再织成丝绸等物,其价值便按照织户手艺的高低,给钱不等。

是以,光是种桑养蚕,取丝织缎,种棉纺织,这两项纺织产业就几乎养活了江南半数人口。基本上每一个纺织环节都关系着数千上万户家庭的口食,而这两项产业也为朝廷缴纳了无数财赋。

可以说,江南百姓实际上并不依赖于田地而活,乃是依赖于纺织业而活。光是一个苏州城,其150万城市居民里,起码有三分之二是从事跟丝织业有关的工作。而苏州地区三百万人口,更是依赖生丝和丝绸产业而安居乐业。若是生丝产量不足或是丝绸销量出现了问题,那么该地的百姓就会陷入困顿之中。

上一章目录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