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燃文文学网>其他小说>挽明>第515章 陕西夏收

第515章 陕西夏收 (1 / 4)

在经过了崇祯的调解之下,张燮和海军学校的师生们终于勉强认可了,爱德蒙・唐泰斯对于自己海上出航训练方式和强度的解释。

不过,因为此次出航造成的人员损失,也迫使张燮提出了要编制海军训练条例的要求。

在张燮看来,爱德蒙・唐泰斯说的理由虽然有些道理,但是海军军官学校是不可能拿宝贵的学员,以这种方式进行残酷的淘汰的。

每个海军学员上船前所要学习的各种知识,已经远远超过了这个时代欧洲那些船舱侍童的知识储备。他们所需要的,是按部就班的去熟悉海上的突发状况,而不是用自己的生命去冒险。

考虑到这次航行对于海军士官生士气的严重打击,“郑和号”上岸后,便有10余人提出了退学的申请,拒绝再上“郑和号”继续实习。

朱由检不得不作出了妥协,任命张燮成立海军研究室,对此前总参谋部拟定的海军条例进行修改完善。

主要是陆军和骑兵军官组成的总参谋部对于海战了解甚少,因此他们所编制的海军条例,大多是仿照陆军条例的抄袭,这也是另一个让张燮等海军军校师生的不满之处。

除此之外,崇祯命人安排了本次北上航行中丧生的海军士官生的追悼会,对亡者和伤残者进行了丰厚的抚恤,这才让“郑和号”初航伤亡人员一事平息了下来。

到了7月中,陕西、山西两地的夏收情况也基本传回了京城。去年在陕西试种的土豆、番薯、玉米,虽然经历了陕西大旱,但依然表现的比传统的谷子、小麦强。

因此今年正月未过,朝廷和农科院便从北直隶组织了大量的土豆、番薯、玉米种子,运往了陕西、山西地区,组织灾民进行自救。

其中又以土豆组织播种的面积为最,根据农科院的试验和对福建土豆种植地区老农的调查,土豆喜冷耐旱耐贫瘠,适宜在陕北、陕西、甘肃、宁夏的丘陵山地地区种植。

但是关中平原因为开发过度,加上多年水利不修,土地盐碱化和板结程度较高,反而不适合种植土豆。

虽然去年这三种作物在北直隶、山东地区都有试种,但是同样因为京畿附近的大旱,导致了只有山地地区种植的土豆收成还不错。

因此,除了留下了一部分种子外,运往陕北的土豆能够播种的面积,不过也就刚过10万亩。

2、3月下种,6月即可收获。这10万亩土豆,少的收获了200余斤,多的达到了400多斤。超过了平日种植谷子收成的50%,更是小麦的一倍以上。

10万亩地,收获了近3000万斤土豆,将近20万石杂粮,这极大的减缓了,榆林地区军民口粮的难题。

虽然连续两年大旱,陕西各地灾民遍起,但是榆林因为身处边墙,还能从边贸中赚取一些粮食。加上此地又是边镇,当地大部分都是军户,朝廷在此地蓄积的军粮,也多少流入到了本地市场上,凭借着这些有利条件,算是让榆林人挨过了连续两年的旱情。

上一章目录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