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燃文文学网>历史军事>蜀臣>第559章、急袭

第559章、急袭 (1 / 3)

八月秋收后,驻军在汉中郡的丞相,便亲自督领两万兵马出东三郡。

对此,江东是早有预料的。

几经战事的东三郡如今已然没有什么黎庶,先前魏荆州刺史胡质在驻军上庸时,从南阳迁来的屯田客亦随着魏吴置换领地而悉数归去。

是故,江东从魏国手中得到东三郡后,仅是让大将唐咨引了五千兵马驻守在上庸城,别令鲜于丹督三千余人在房陵为后援,此二人皆归屯兵在襄阳的朱然节制。

如洵口戍围与西城皆废弃了。

这是无奈之举。

汉军从黄金峡顺流直下,几乎是旦夕间便可袭击洵口戍围与兵困西城。

从地理因素上考虑,在这两个地方非重兵不可守。但此地都没有了黎庶,江东怎么可能斥重兵戍守呢?

仅是转运粮秣都能将吴军拖垮了!

而上庸城则是不同。

沔水(汉水)至西城后,乃是转到入了秦岭南道,并没有流经上庸城。

故而重兵扼守在上庸,若是汉军来犯,无论如何都做不到奇袭的;且如此做法,还能令汉军的粮道增长,多少都能有点以逸待劳的裨益罢。

当然了,江东并不觉得仅凭唐咨与鲜于丹的八千士卒,便能将汉军遏制在汉中郡内了。

如此部署的缘由,而是不管是陆逊还是孙权,皆认为若是汉军兵出荆州,必然是取永安为主力,并非是进易退难的东三郡。

再者,东三郡同样与魏国控制的南阳宛城、关中南部门户武关接壤。

若是汉军兵盛了,魏国同样不会坐视不顾的。

然而,他们并不知道的是,从根本上他们的思虑就错了。

在丞相与郑璞的计议中,此番伐吴的目的不止于报复江东背叛盟约之恨,更是为了诱魏军的雍凉主力自发前来求决战。

战略上的使然,汉军还巴不得让魏军能尽快搅合进来。

那还会有吴魏联合来战的顾虑?

且此番丞相在进军部署上,一改先前步步为营、稳扎稳打的战术,而是用上了魏延最喜欢的兵贵神速!

侵如火!

倚仗着汉军士卒尤其擅长翻山越岭,以及控制过东三郡、知晓山川地理的优势,丞相在领兵出黄金峡时,乃是先让胡济督刘林、蒋舒二人为前部,走秦岭南道至锡县,再沿着锡县贯穿武当山的堵水河谷南下,直接绕过上庸袭击房陵。

昔日先帝刘备派遣刘封前去收复东三郡,刘封攻下西城后便是采取这条路线进军,为了隔绝上庸与房陵的联系。

丞相自身则是督领后军,徐徐沿着巴山北道而进。

上一章目录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