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1.下不为例 (1 / 2)

舰队停泊在珠江宽阔的河湾里,一连两日,不见大明水师动静,也不让我们下船登陆。

直到第三天中午时分,一艘水师官船靠上了“超勇号”,几个校尉模样的军官簇拥着一个文官来到我们船上,宣布了朝廷对我们的政策。首先,朝廷对我们在倭寇为乱的情况下依然能来朝贡,表示了充分的肯定和褒奖。但又说明按照朝廷规制,只能允许我们每两年来朝贡和贸易一次,因此这次不能享受朝廷的封赏。最后,鉴于我们远道而来,恩准我们在十天之内自行销售货物并采买需要的东西,予以免税,但仅此一回,下不为例,以后在非朝贡期限内,不得再来广州贸易。

根据他们来传递信息的时间推算,他们又没有电话电报,因此必然没有请示远在京城的礼部,而是自行研究了回复意见。不过不管怎样,毕竟是允许了我们这次的贸易,也还算不错。

于是,我们千恩万谢把这几位官员送走,末了还特意奉上了几样宝石玉器等礼品以示感谢。这帮人满意而去。

我并不是很在意朝廷所谓的封赏,凭我们手中的货物就足以让我们获利。有了朝廷的贸易准许,我立刻着手布置货物销售和采购计划,并令舰队各船全部靠上了巡检司的码头。李志雄负责全部贸易任务,除了留下一百吨各色香料以外,其余货物争取在广州全部售出。同时,采购大量的丝绸、布匹、瓷器和茶叶,一定要装满我们的货舱,为今后的远洋贸易做好准备。因为,下次再来采购,说不定真要等到两年以后了。

李志雄马上组织了起了庞大的销售团队,找到李氏海商之前在广州城中的贸易伙伴,开始了紧张的销售和采购。我只知道应该采购丝绸、瓷器和茶叶这些大类商品,但究竟是那种瓷器或是何种丝绸性价比高、价格合适、在海外畅销,还要看李志雄的经验和知识积累。

只一下午的功夫,李志雄就调动起了几乎全广州城的商号,从晚饭后开始,各路商号的掌柜、伙计和搬运车队,闻风而动,把巡检司码头挤得水泄不通。

经过将近一年的禁海,南洋的香料进口几乎禁绝,广州城的各大商号存货早已经见底,不少人开始跑到中越边境搞起了陆上走私。这下,突然有了大量的香料货源,又是免税的,价格也没有太过分,全城的买卖人顿时闻风而动。就好像往眼看就要熄灭的火堆里倒上了一大锅油,一下子火苗四溅,市场被引爆了。

接下来的一周,各色商号争相抢购,我们带来的各种香料逐渐被抢购一空,大量金银如潮水般涌来。而后,这些金银又变作无数高档丝绸、织品、精瓷和茶叶,再次填满了我们的货舱。李志雄甚至使用了记账式易货贸易的方法,对于那些一时筹措不出现银的香料进口商号,可以以等价的丝绸、瓷器等货物直接交换,这又大大提高了贸易效率。

我们初步估算了一下,我们在广州的香料销售价格大约只有当时市场价格的一半,但即使是这样,也超过我们采购成本的四倍还要多。所以当时文献记载的香料贸易“获利十倍”的说法是基本准确的。

上一章目录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