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燃文文学网>其他小说>攀龙化鸾>第474章 东莱郡教育体系3

第474章 东莱郡教育体系3 (1 / 2)

作为一个现代人,居然有给儿子找童养媳的思想,说出来有些好笑,可是,这就是亲疏有别。谁让那是她的宝贝儿子呢?

也不怪金知蝉,所谓三岁看大,七岁看老,大儿子卜石头和小儿子卜小猴,这两个儿子分别三岁的时候,其性格就已经表现出与其丈夫几乎相同的性格。卜至忠为人忠厚、老实,不见得有多聪明,也多亏了金知蝉在他一旁帮衬着,才能够坐稳这个郡守的位置。

有了好的例子,金知蝉也只能未雨绸缪,提前为自己的儿子找好贤内助。人的确是可以通过学习知识而变得更为聪慧,可是,一个人的性格却很难改变。两个儿子的性格天生就随了他们的老子,这是金知蝉都没有办法强行扭转过来的。

何况,金知蝉也根本就没有打算扭转两个儿子的性格,有得时候,一个人太过于聪明,未必是福气。在汉武帝当政时期,身边的俊才可谓多如繁星,其中,像主父偃、张汤更是其中的翘楚,可是,这两个聪明绝顶的人还不是身死,张汤还有个好儿子张安世,可主父偃直接就被族灭了。

相对而言,金知蝉的公公卜式也是聪明而耿直的老实人,虽然他到最后因为反对桑弘羊的一些政策而被汉武帝厌弃,却还是能够以寿终。

当然,像李招弟这样的绝顶天才毕竟只是个特例,没有到百万人,就能够找到这么一个,已经是非常幸运和不容易了。在这时代,可不像是后世,民智开启的那么早,小孩子在幼儿园甚至是一两岁的时候,就能够接受先进的教育。

在后世,也许十万人,甚至是几万人当中就能找到这样的好苗子。

在金知蝉第一次来到东莱郡的时候,整个郡中的教育计划已经悄然间兴起。不过,那个时候,金知蝉让卜至忠暂时只在各县、各乡中,设立了小学。

究其愿因,当时是因为,新迁居到郡中的百姓非常多,大汉又没有太完善的户籍制度,而师资力量不足是无法全面铺开的根本原因。东莱郡中识文断字的人绝大多数都是儒生,这些人本来就反对金知蝉,更因为限田令的缘故,就更加不会和金知蝉合作了。

不过,乡小学和县小学招收第一批学员并不完全相同。

乡小学从一开始招收学员的时候,就只招收五岁到七岁以下的儿童入学,自元封元年起,小学普及到里这一级的时候,就只招收五岁的孩子进入小学了。

元鼎年间,凡是超过这个年龄的孩子,只能进入县小学入学,而且是家长自愿把孩子送进县里。

从县小学建立之初,到元鼎年结束的时候,县小学接纳县域之内所有十五岁以下的孩子入学。金知蝉也正是考虑到县城里各种设施比较齐全,而且,县小学所学要的房舍,可以征用那些迁离东莱郡地主或者商人们的住宅。

这是乡下那些中小地主们比不了的,而且,东莱郡里真正因为限田令而迁走的人,大多是都是儒生、县城中的大中地主,以及极个别在东莱郡搞垄断生意的商人,才被逼着离开。剩下的中小地主和商人们,即便家中的大部分田产被官府强行以市价买走,他们也不肯离开。

上一章目录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