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燃文文学网>历史军事>红楼之宁府贤孙>第174章 玉在椟中无人问

第174章 玉在椟中无人问 (1 / 5)

“说起我大同镇的堡寨,其实不止是五十二堡,原本这样的堡寨是有七十二座的,东接宣化府,西至丫角山,绵延六百四十七里。再加上关外的五处飞地,构成了我大同镇的防守体系。只不过自宣隆朝一来,连续数十年,我大乾与匈奴王庭没有发生过大的战事,好些个堡寨因为年久失修,已经被放弃了。嘉德元年的时候,这样的堡寨尚有六十三处,如今便只剩下这五十而处了。”

说起大同镇的防御体系,马鸣鸾似乎来了心气一般,一一细数道:“好叫大人知晓,我大同镇的方位体系是纵横相合的。首先是依托长城形成一个东西横向线性城墙防御体,其次便是七十二座堡寨纵深梯次分布防御。”

说着马鸣鸾忽然并步上前,拔出腰间的短刃,在一旁的黄土地上画了起来,嘴里一边说道:“从地形上看,纵横防御体系大致分坐了三个层次。第一梯队,又称作极冲要塞,分布在威远城、右卫城、助马堡、得胜堡、弘赐堡、新平堡、大同镇城等一线地域;第二梯次,也叫次冲要塞,如左卫城、阳和城、朔州城等堡寨。最后一个梯次,则是接近内长城,作为雁门等关隘的缓冲区域,有蔚州城、广昌城、灵丘城、广灵城、浑源城、应州城、山阴城、怀仁城、马邑城等比较大一些的城池。”

看着地上歪歪曲曲的地形堪舆,贾瑛不禁多打量了眼前这位守备几眼,就凭这一点便能看出,马鸣鸾做个游击都是绰绰有余的。

别小看了纸上谈兵,图上作业也可见一名将领的而三分本事,不是每一名中下层将领都会认真去研究这些的,更何况说的是条理清晰,如数家珍。不要忘了,这位马守备出身低等级的军户之家,十五岁参军,识字都难,更别说凭空划出一副地形图了。

“兵员最多的时候,仅我大同一镇,就有士卒十三万五千七百七十八名,战马五万一千六百五十四匹。”

贾瑛听罢,好奇问道:“那如今大同镇还有多少士卒?”

马鸣鸾不假思索的回道:“如今大同镇尚有八卫七所,合计兵员五万四千余人,马四万六千九百余匹。”

“都是哪五处飞地?现今如何?”

“长城之外,尚有榆林、东胜、玉林、归化、云川五座城池,不过都是羁縻之所,这些地方除了各有一个千户所驻守外,更多的还是一些投靠我大乾的归化部落,与关外胡人互市的地方就在这些地方。”马鸣鸾回道。

贾瑛闻言,忽然问道:“说起互市,本官倒是有些疑惑之处,虽说朝廷允许开放边境互市贸易,可大同镇这边商业未免过于兴盛了些。这两日下来,本官看到许多大同镇的军户,既不做日常操练,也不屯耕种地,反而操起了商贾之事,有的甚至为一些商行充起了护卫......这种情况,常年如此吗?”

马鸣鸾闻言,深深的看了贾瑛一眼,这两日他也一直随行在左右,使团都去了何处,也看的一清二楚,倒不知这位年轻的大人是如何知道这些的。

上一章目录下一页